书架
人类在征服星海之后的传说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十四章 投机者二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身为公羊儒家的一员,胡居逢导师对“大居正”这个词,并不陌生。

 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,这个“大”字,绝非“把事情弄大”的意思;而是“重视什么什么”、或者“贵在什么什么”,又或者“什么什么是值得赞美的”。

  就像“大一统”,并不是说要圈好大的一块地盘,而是“做为一个国家,最重要的就是统一(的以某人为核心,紧密团结在某一面旗帜之下)”。

  同样的,“大复仇”,也不是要大家轰轰烈烈地去复仇;而是“复仇这种行为,是值得赞美的”。

  读懂了这个“大”字,那么,“大居正”就很容易理解了;“以恪守正道为贵”。

  那么,问题来了,什么是“正道”?

  《东观汉记、下伾惠王衍传》里,是这样解释的:“礼重嫡庶之序,《春秋》之义,大居正。”

  用最简单的白话来说,就是——

  名正而言顺,名不正而言不顺!

  把这句话套在英伦国现在的八卦之中,那位埃文阿什顿党魁,显然是名不正而言不顺的——他想要当大统领,可以参与英伦国每四年一期的竞选,只有竞选获胜上位,才是真正的“名正言顺”。

  如果那位英伦国大统领,真的做了什么天怒人怨、危害母星、危害国家的事情,他也可以弹劾,这也是一种“名正言顺”。

  然而,英伦国大统领,只是派出了驻华夏国大使、次使,在理由充足的前提下——这是只需要换位思考一下,就可以得出的结论。华夏人种如何看待西夏的张元、明末的范文程;英伦国就会怎么看待马可、波罗这两位主事;所以,说是理由充足一点也不为过——小小地抗议了一下而已。

  要是这样都要被弹下台,就连华夏国这个世仇之国,都会看不过去。

  是的,华夏文化,向来就是这样;一方面,要大复仇,要灭国之战;另一方面,又要尊重对手,《春秋公羊传》里,就在“九世犹可以复仇乎?虽百世可也”的后面,紧接着就是齐国厚葬纪侯夫人的事迹,并明确表态“以为虽遇纪侯之殡,亦将葬之也”。

  我要干掉你,但我尊重你;这矛盾吗?不矛盾;冲突吗?不冲突。

  干掉你,是因为我和你有世仇;尊重你,是尊重你的身份,尊重你这种身份应有的待遇——这同样是“大居正”所表达出来的意思。

  所以,按照石慧的说法,向春官大人上书,表明自己的这个态度,是完全符合公羊儒家的核心思想的。任何人都挑不出一点毛病来。

  **********

  但是,没有问题,不代表一定要照做。

  任何人,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都要考虑清楚一个问题:

  这样做,对自己有什么好处?

  春官大人看到这封上书以后,可能会记住自己的名字——当然,也有可能记不住,但那样的话,自己就和现在一样,并没有多大的损失——或许,在未来的某一天,自己能因为这种“记住”而得利。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